快播:“述学·咨政——第15届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展播”第十三期《中小股东“人多势众”的治理效应——基于年度股东大会出席人数的考察》上线

2025-10-24 18:15:41 来源:东南网


(相关资料图)

东南网10月24日讯(本网记者谭佩)在中国“散户型”投资者结构下,中小股东人数众多是资本市场投资者的基本特征。如何将这种特征转化为中小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的优势,对中小投资者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近日,“述学·咨政——第15届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展播”第十三期《中小股东“人多势众”的治理效应——基于年度股东大会出席人数的考察》正式上线。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罗进辉接受采访。图源:视频截图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罗进辉的这项研究创新性地以年度股东大会的实际出席人数为核心指标,手工收集2015至2018年中国深市A股上市公司年度股东大会中小股东现场和网络出席人数的数据,构建实证模型,利用OLS估计方法进行回归检验,利用工具变量法、HECKMAN两阶段法、公司固定效应模型解决内生性问题,并针对计量估计模型和关键变量度量方法进行稳健性测试,相关研究结论均稳健成立,具备较好的可靠性。

该研究发现中小股东参与人数越多,越有利于抑制大股东掏空,这一影响随着两权分离度的提高和外部制度环境的改善而增强。进一步分析表明,中小股东参与人数具有表决权之外的增量治理效应,具体通过增加议案否决概率和提高媒体关注度等路径实现。此外,尽管中小股东积极参与没能在短期内增加股东财富,但能够显著提高公司的未来经营绩效,增进股东的长期利益。

本文的研究成果补充了大股东掏空和中小股东积极主义的文献,并为完善中小投资者保护制度提供了理论支持和经验证据,更在实践层面为构建更加均衡、有效的公司治理生态提供了重要的思路与方向。对中小股东而言,积极参与股东大会是维护自身权益的有效途径,因为集体的声音能被“听见”;对上市公司而言,应更加重视中小股东的集体意见,完善沟通机制,降低参与成本,将其视为改善公司治理的积极因素;对监管部门而言,要拓宽中小股东参与治理的渠道,严厉打击上市公司或其内部人员阻碍中小股东参与治理的一些机会主义行为。

标签: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