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资本市场法律体系的“四梁八柱”基本建成,长期以来证券违法犯罪成本过低的情况得到根本扭转。下阶段,加大防假打假力度是资本市场的工作重点之一,坚决维护市场“三公”原则,严惩资本市场违法违规,更大力度提升投资者保护的工作质效,才能持续增强投资者对市场的信任和信心。
资本市场是信息市场,信息真实、准确、完整、公平,是资金合理配置、市场有效运行的基础。上市公司、中介机构等的造假行为,严重挑战法律法规的严肃性,极大破坏市场诚信基础,严重损害投资者利益、影响投资者信心,坚决依法从严打击资本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将法治的要求贯穿于资本市场发展的整体进程,才能为提振投资者信心筑牢基底。
【资料图】
充足的法律供给是资本市场有效运作的重要前提。截至目前,资本市场已形成法律、行政法规和司法解释、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等证券、期货法律法规文件2000多件,为市场经营主体公平参与资本市场投融资活动提供了保障。近年来,资本市场深改持续推进,市场产生了诸多新变化,也对立法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内容科学完备、体系清晰协调、运行高效透明的法律规则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
下阶段,资本市场将进一步做好各个领域的制度梳理和系统性整合,统筹运用“立改废释纂”等方式,加快优化规则体系,加强行业配套基础制度建设,统筹发挥出制度规则的“集合效应”,不断提升市场的法治水平。
执法力度持续强化为资本市场从严治市保驾护航。近年来,一批影响恶劣、社会关注度高的典型案件被依法查处,实施强制退市并立体化追责。资本市场去年办理案件603件,其中重大案件136件,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和通报线索123件,案件查实率达90%。
不可否认的是,财务造假、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恶性违法违规事件仍时有发生,其违规手法也日趋隐蔽复杂,团伙化特征更加明显。对此,必须出重拳、用重典,坚决清除害群之马,加大防假打假力度,从严从快从重查处违法案件,维护行业信誉和投资者信任。
此外,强化穿透式监管,探索运用更多现代科技手段,提升问题线索发现能力,以及强化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把关责任,加大对第三方配合造假惩治力度等工作也是资本市场从严治市的重要切入点。
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从“纸面上的法规”到“行动中的保护”,也是资本市场提振信心的关键一环。近年来,资本市场逐步健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康美案”判决5.2万名投资者依法获赔24.59 亿元,紫晶存储案的中介机构主动设立10亿元的先行赔付专项基金赔偿投资者损失,都在投资者保护方面作出了重要探索。
投资者保护是一项长期性、基础性工作,需要树牢“大投保”理念,推动加强行政执法、民事赔偿、刑事追责的机制衔接,畅通投资者维权救济渠道,积极探索更多提升投资者获得感的路径和方式。
具体而言,监管部门需加强协作,增强打击系统性和有组织造假的合力,全面提升大要案查处质效,营造敬畏法治的市场生态。中介机构承担着资本市场“看门人”角色,更需勤勉尽责,不断提高执业质量,从源头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投资者则要有更高的风险识别能力,理性投资、慎重投资。
法律的生命和权威在于实施。可以预期,在有法可依的基础上,加大防假打假力度,让做坏事的人受惩罚,让规矩做事的人受激励,市场健康运行的秩序才能得到维护。随着崇法守信、规范透明、开放包容的良性生态加速形成,资本市场将能更好发挥基础功能,更能给予投资者稳定预期,从而进一步坚定市场各类参与主体的信心。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