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声在线讯(通讯员:唐锦鹏)近年来,江永县千家峒瑶族乡坚持以党建引领为主线,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20字总要求,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绘写瑶乡各族群众乡村振兴新画卷。
坚持党建引领,绘就基层善治“和谐图”
(资料图片)
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组织动员和示范带动作用,推动乡村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的建设与完善,有效化解基层社会治理、乡村振兴等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四百示范连村联创”行动,通过组织融合、队伍融合、功能融合、资源融合,构建协同治理、协同力量、协同服务、协同发展体系,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组织优势,着力增强集体经济组织“造血功能”,全面奏响富民强乡新乐章。
图:党员干部、群众志愿者开展插秧活动
助力产业兴旺,绘就农民增收“幸福图”
按照“一乡一品”“一村一特”的发展思路,培育了瑶族医药、白首乌系列“瑶世旺”新业态产品,打造了3000亩连片供港澳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兰博园兰花基地和千家峒万亩香芋产业园。发展有民族特色的农家乐、特色民宿、民俗表演队、特色农产品为主体的合作社10个,入社人员近400人,带动近5000人次参与相关产业发展,村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4000元。湖南省五香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农业深加工产业园落地刘家庄村,年产优质富硒香芋等特色系列食品2.2万吨,年产值可达3亿元,可就近就地吸纳用工300余人,带动建设5000亩以上的香芋等农产品标准化订单生产基地。湖南瑶峒饮品有限公司试水投产,预计日产瓶装矿泉水4000件,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30万元以上。因地制宜发展高山野生茶产业,依托“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周边群众发展野生茶叶基地上千亩,带动各村集体经济增长超5万元。群众实现了在家门口务工,收入稳步增加,实现了民族团结与产业振兴融合发展
图:瓦扎湾村的葡萄示范园
加强文旅融合,绘就和美乡村“振兴图”
依托自然生态、瑶源文化、红色文化三大资源载体,大力发展旅游业,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打造了“瑶都古都——千家峒”文旅品牌。以“休闲、旅游、观光”为发展理念,建设民族特色“农家乐”集群;打造了“刘家庄民族文化休闲度假村”品牌,建成向日葵花海、格桑花风光带等景观;打造了团结大坝网红打卡点、新宅湾梯田油菜花海等旅游景点和2-3条旅游精品线路;创作了《千里瑶山第一漂》《敲梆》等品牌歌舞和《梦回千家峒》《做客瑶绣坊》等民族文化体验节目;扩建了民族文化展示馆,增开“四大民瑶”展馆。建立民族文艺队,使“盘王节”“长鼓舞”“瑶族蝴蝶歌”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传承发扬;建设红色教育基地、刘家庄党建公园、三峰山战斗红军烈士纪念园,把红色文化元素融入自然景观之中,将红色旅游与人文旅游相结合。2022年刘家庄获评第四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湖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湖南省同心乡村;千家峒景区顺利通过国家4A级旅游景观质量评审,年接待游客达6万人次,村集体年收入达8万元以上,谱写出乡村振兴新篇章
图:过山瑶刺绣体验
夯实民生基础,绘就生态宜居“新蓝图”
组织乡村两级干部入户宣传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提高村民门前三包责任意识,鼓励党员干部带头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引导群众在做好自家周边卫生的同时做好环境保护的督导员;积极开展村容村貌“五清五化”行动,每季度定期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评比活动。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确保巡河护林常态化制度化开展;完成污水处理系统建设,7个村(社区)纳入城乡一体化供水提质改造项目,生活垃圾无害化转运处理率达100%,被评为“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乡镇”。
标签: